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。因此,职业院校必须强化服务意识,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贡献度。
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。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,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。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、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式,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。
二是服务民生改善。职业院校应关注民生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,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。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、社区教育服务等活动,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;通过参与扶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等工作,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精准帮扶和支持。
三是服务国际交流合作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职业院校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,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;通过海外办学、师生互访等方式,拓展国际视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;通过参与“一带一路”等国际合作项目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职业教育智慧和力量。
总之,职业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学校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。在吴岩副部长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论述指引下,职业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,聚焦专业服务领域和创新路径;通过构建“四链”融通体系、深化内涵建设、拓展服务领域等措施;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度;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职业教育的智慧和力量。